生产科见状,也提出了 “调度下车间,做好生产服务,保证进度” 的倡议。
颜兆祥向安合英提议,组织科与宣传科的干事深入车间,做好政治服务工作。
安合英思索了大半夜,奋笔疾书,第二天便提出机关干部与职能员每周三到车间开展服务的建议。
她指出:
一是要做好政治服务,助力基层同志提升政治觉悟,更好地肩负起党赋予的建设三线的重任;
二是要落实生产服务,协助基层同志解决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基层生产保驾护航;
三是要提供专业服务,机关各科室深入基层,凭借本专业知识帮助解决基层难题。
这一建议得到了宋东方的认可,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
每周三,派出的几名 “三服务” 人员便会来到车间,忙碌上几个小时。
然而,财务、后勤、政工人员到了车间,大多只是走马观花,真正能发挥作用的,还是生产技术等相关部门。
李云顺跟着刘海洋来到机加车间进行技术指导。
踏入车间,熟悉的机器轰鸣声、机油味扑面而来,这里是他曾经挥洒青春汗水的老单位,如今故地重游,往昔的回忆涌上心头。
更巧的是,张美艺也在此处工作。
不过,此次他主要是跟班协助刘海洋,工作内容相对轻松,任务量不算繁重,得以有更多时间观察车间的新变化,偶尔与张美艺目光交汇,相视一笑,空气中都弥漫着甜蜜的气息。
另一边,冉欣依旧深陷对郭伙菊的追求泥沼,难以自拔。
郭秋菊的态度始终像一团迷雾,让冉欣捉摸不透。
邀约之时,时而欣然应允,时而又婉言拒绝。
冉欣多次鼓起勇气,直白地询问两人关系走向,郭秋菊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不肯给出一个明确答复。
这使得冉欣内心备受煎熬,整日失魂落魄。
安合英看在眼里,多次私下找郭伙菊谈心,言辞恳切地劝她明确态度,莫要让冉欣这般苦苦等待。
可郭秋菊只是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
孙加和也瞧出了端倪,私下劝冉欣趁早放弃,明眼人都能看出郭秋菊对他并无太多意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