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猫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七猫中文网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32章 排查隐患

第332章 排查隐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陈光良自然也很高兴,毕竟要是真能阻止这场灾难,就算没人知道有人在付出,他内心也会很满足。

这一天,陈光良夫妇又接到总司令的宴请,和他一同出席的还有美国回来的汤飞凡夫妇。

在1937年初,汤飞凡正好已经能通过实验,确定青霉素的效用;随后陈光良给了他一部分资金,让他同时向南鲸政府申请保护,并去美国申请专利和进一步的支持。

因为汤飞凡正好是美国留学生,在那边有自己的人脉,很快就得到各方面的关注,甚至军方的支持。

道理很简单,因为现在已经有实验结果,有青霉素提取、粗提纯的成功,这就是现场的‘震惊世人的结果’。

总司令携夫人出席了这次宴会,显然看得出来对汤飞凡的重视。

当然汤飞凡和陈光良有约定,不能透露他对青霉素的理解和贡献,只能透露陈光良是一开始的坚定投资人。

“这次邀请大家,也是感受到我们华夏人居然能在医药上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我听说,现在青霉素又称之为‘软黄金’,非常的珍贵。现在不仅仅美国需要,就是英国和整个同盟国都需要,特别英国发来感谢信,感谢汤教授的发明。”

英国人正陷入战场,而且又是美国人的同根同源,所以现在青霉素主要的客户,就是英国人,其次才是同盟国,至于华夏,根本买不起多少。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已经能通过玉米粉制作的培养液,开始批量的生产,仅这一步,比前世大概提前了三年时间。

汤飞凡感叹的说道:“当初我偶然发现英国人的论文,是陈先生斥巨资为我组建了实验室,这一研发就是六七年,资金是从未缺少过。所以取得专利时,已经是相当的顺利。”

总司令笑道:“陈先生总是有着领先别人的眼光,确实了不起。”

这话是真的,大家都知道,人家工厂还没有西迁,陈光良的工厂已经建好开始生产;等大家工厂西迁的时候,一路上的困境难多了。

陈光良连忙说道:“不敢当,只是我年轻,对一些事情比较感兴趣和冒险而已。”

“哈哈,这倒是,人家都不敢西迁,你倒是提前将工厂开到川蜀,对抗战有很大的作用。”

“不敢当,抗战守土,人人有责。”

都是场面话,只要保证自己一家人安全,什么都好说。

接下来,陈光良还说道:“以汤教授的贡献,接下来诺贝尔医学奖必然是他。这不仅仅是一份奖,而是代表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华夏人终于发明了自己的东西,作为每个华夏人,都会感受到荣光的。”

大家不可思议了一下,这里面的道理,大家居然一时间没有想到。

“好好,我觉得这个诺贝尔医学奖,也必然是我们汤教授的。”

汤飞凡连忙说道:“其实青霉素最早的论文,是英国人。”

陈光良笑道:“但他放弃了研究,不然也不会那么久才出来,毕竟我们华夏的设备和科研,还是落后英国很多。当然,我认为应该是共同获得,汤教授是肯定获得的,英国人则排第二,这也是好事。”

实际上,1938年已经提名了一名华人,不过提名归提名,真正获奖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不是1940~1942年,诺贝尔医学奖停了,汤飞凡可能这两年就会得。

但如今青霉素在盟国的战场上,大显神威,西方一定会颁奖的。

接下来,总司令说道:“青霉素对我们国家也太重要了,这次邀请汤教授回国,就是希望我们也能生产青霉素。”

青霉素对伤口感染,总司令是知道的,士兵或许用不着,但将官要是有这个玩意,就是救命神药。

汤教授说道:“没问题,这次我回来,一定第一时间培养出的青霉素,相关的设备已经到仰光,还希望总司令第一时间运输回来。”

“特事特办,我已经严令戴笠负责,这个月就能拉回重庆。”

眼见如此,陈光良也表示道:“宁安基金会,愿意拿出一笔资金,继续支持这个事业!”

总司令笑道:“好好”

以如今汤飞凡的水平,在美国实践一段时间,以及得到设备和优秀菌种、玉米培养液等,华夏很快就能有几万单位的青霉素,差不多明年就能有了。

前世也是他在1943年生产出5万单位的,这一世提前两三年时间,但美国那边却提前了三年时间。

事实上,汤飞凡在1935年就有很大的成果,不过在陈光良的建议下,他继续低调的进行了提纯。直到1937年初,才正式在美国申请专利,以及发表详细的论文,一举取得巨大的轰动。

当然,后面的继续提纯、高产量菌种、批量生产,都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汤飞凡在国民政府的示意下,将专利向美国放开,进而取得美国政府对华夏的医药援助。自始至终,汤飞凡没有获利,陈光良更没有获利。

如今,华夏获得优质的菌种,以及进口的培养液,接下来华夏的青霉素也会生产出一批,这对前线将士,也将是个好消息。

不过华夏依旧没有独立大批量生产青梅的本领,哪怕是日本也没有、苏联也没有、德国也没有就美国有。

回到家里时,严人美的眼神依旧带着崇拜,她实际上早就知道自己的丈夫在援助汤飞凡,但今天他想到一个可能,这个青霉素都有可能是丈夫率先提出的,只不过技术不是丈夫去研发的而已。

“好啦,有些事情给我也很大的压力,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不要把我想得那么伟大!”

严人美这才变了脸色,安抚道:“你说的对,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所以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更何况,既然我们坚信抗战会胜利,就力所能及的做些事便可!”

她知道很多事情,例如抗战预计在1945年胜利,因为日本人会将美国拖下水,自取灭亡;更重要的是,抗战胜利后,国内会有内战,他们一家必须到香港去发展,不要再卷入其中;与此同时,在香港发展要安定下来,坚信香港一直会保持下去,所以发展地产物业是最好的先见之明。

严人美的这些观点,自然是陈光良灌输的,他担心期间自己突然嘎掉,家族事业就戛然而止。所以严人美只要记住这些话,带着三个孩子去香港发展,凭借他留下的地产资产,再加上几个孩子的基因,至少也不会输给香港利氏家族。

当然,这些只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准备,陈光良哪里会将自己置身危险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ac3.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mac3.cc

read2();

read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