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玄一,九皇吐精。 三五七变,洞观幽冥。 日月垂光,下彻神庭。 使照六合,太一黄宁。 帝君命向,命书不倾。 五老奉符,天地同成。 使我不死,以到真灵。 却遏万邪,祸害灭平。 上朝天皇,返老还童。 太帝有制,百神咸听。 …… 酉时,元玄子正在朗朗诵经,忽听到翡翠指环发出刺耳的报警声。 这种声音微波极短,普通人类是听不到的,称为超声波。 元玄子身为地仙境界,早已有了五眼六通,更具备了采听超声和勾通冥界的功能。 他已经通过天眼看到了师妹玉泉子投河自尽,现在rou身沉落潭底,灵魂正向冥界飘移。 不过,速度非常迟缓。 说明她还心有不甘,似乎在等候某人。 元玄子迅速打坐入定,放出了阴神,飞往天池与之相见。 …… 元玄子的阴神见到了玉泉子的阴魂,在五度空间里,如同氧气遇到了氢气,我们人类的rou眼是看不见的。 没想到,刚刚碰到,玉泉子就毫不客气地说: “冤有头,债有主。 你来做什么! 休要拦我! 这rou身实在烦恼,不要也罢!” 元玄子登时像挨了一闷棍,他心想你必竟也是修行多年,难道不懂得生命的宝贵? 怎么能轻生? 便问她道: “你可知道,什么是法身?” 玉泉子:“法身无相。” 元玄子:“什么是正法眼?” 玉泉子:“不分别。” 元玄子:“什么是长生不老药?” 玉泉子:“不离众味。” 元玄子:“吃下去什么味?” 玉泉子:“你咬着了吗?” 元玄子:“什么是俗家失火?” 玉泉子:“哪里有火?” 元玄子:“你看不见?” 玉泉子:“我看不见。” 元玄子:“你眼瞎吗?” 玉泉子:“不怕眼瞎只怕心瞎。” 元玄子:“大海枯干,你会怎样?” 玉泉子:“难得!清静!” 元玄子:“什么是道?” 玉泉子:“低头。” 元玄子:“未见道时什么样?” 玉泉子:“富贵多宾客。” 元玄子:“见到以后什么样?” 玉泉子:“贫穷绝往来。” 元玄子:“万物中什么最坚硬?” 玉泉子:“相骂饶汝接嘴,相唾饶汝泼水。” 元玄子:“十二时中,你怎么用心?” 玉泉子:“我使得十二时,不被其使。” 元玄子:“我是誰?” 玉泉子:“我不是誰。” 元玄子:“我本来是谁?” 玉泉子:“跟我没关系。” 元玄子:“谁跟我有关系?” 玉泉子:“我后面的那位。” 元玄子:“哪里见得有?” 玉泉子:“刚才说话前还在。” 元玄子:“我怎么不知道?” 玉泉子:“知道的全不是。” 元玄子:“为什么老藏着?” 玉泉子:“是我把它挡住了。” 元玄子:“怎么把它弄到前面来?” 玉泉子:“拋下我!” 元玄子:“就这么简单?” 玉泉子:“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元玄子:“举心即错,运念即乖。 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又言无心是名第一牢强精进。 试问师妹,若这修习无心的学人,如何修道?” 玉泉子:“因心量小,不能顿超。” 元玄子:“道法久远,如何用心?” 玉泉子:“你见英雄好汉把揽天下,临终时半钱也无分。” 元玄子:“大道无根,如何接唱?” 玉泉子:“你便接唱。” 元玄子:“无根又怎么生?” 玉泉子:“既是无根,什么能束缚你?” 玉泉子临机对答,天真流出。 如珠之走盘,不可方物。 不愤不发,不悱不启。 大都出言隽永,不同凡响,而格调新奇,迥非习闻。 机锋者,乃具眼宗师,如上阵交锋,短兵相接,当机不让,犀利无比。 二人即将阴阳两隔,故设陷虎迷阵,卓竿探水,以勘其见地工用之深浅。 一句转语,拨尽疑云,相与会心一笑。 时间流逝,不知其久。 …… 玉泉子的阴魂飘浮在山谷之间,她自言自语: “净土何须扫,空间不用关。 了了无本身,不攀何见山?” …… 元玄子见她死心已定,似无可挽回。 虽心痛不已,却不知如何劝慰。 两人相对静默,目视地面,空气像凝结了一样。 …… 玉泉子:“高不在绝顶,富不在皇宫。 病不在rou身,药不在仙方。 天下齐争仙,知仙有几人?” 元玄子:“那就是说你已经放弃了修仙?” 玉泉子:“匣中宝剑,袖里金锤。 幸遇天下太平,可以挂在壁上。” 元玄子:“可否破壁一借?” 玉泉子:“声名头上修行,虎狼群里念经,荆棘丛中打坐,雪刃尖上静心。 壁在四海八荒,你且兀自破去!” 元玄子心有灵犀,所谓:一曲云水谣,听取弦外音。 他双盘于榻上,闭目冥想。 平日自己忙于法务,静修的时间不能保障,烦恼时起,功夫不能成片,得不到真实的受用。 所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道场,心空及第归。 学道之要,全在心空。 空诸所有,实诸所无。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然而,弘法大责,铁肩担当。 诸事繁杂,不绝如缕,网罗身心,不得自在。 如何放下? 如何空无? 这正是许多既要传道又要修道的掌门人解不开的心结。 …… 方才玉泉子的几句话,可谓醍醐灌顶,自己如馀甘露,如梦方醒。 弘法即是修道,修道便是弘法。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万重山。 条条细路通大道,行人莫与路为仇。 不识道心,学道无益。 念经不在嘴,打坐不在腿,若不证道心,不生天人慧。 那么,道心是什么? 道心在哪里? 道心不属知,道心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识。 若真达不拟之道,廓同太虚,岂可强谓是非? 道心从来色身中,非见非闻形色空。 万法皆由它而起,横贯三世主人公。 道心实相,无人无我,不生不灭。 人若有一念之私,即有一毫渣滓在心;若有一念之欲,即有一魔障在心。 此刻方知: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源到处闲。 丹田有宝即得道,对境无心便是禅。 单纯地避世修行,保全色身,这种理念不知引多少道人错认了定盘星。 “师妹,莫非,你就这样的去了?” “那又怎么样?” 元玄子问她:“你来到人世间就没有使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