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很多老臣不会承认诸葛丞相的血统,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建国后,就曾在群臣面前立下誓约说:“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正是因为坚守这个天下是刘姓人的天下,昭烈帝早年才得以名正言顺的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帜出来争夺天下。如果执意传位,这无意于打自己的嘴巴,搞不好还会引起政变。
昭烈帝清楚的知道他还不能胜任皇位,但是既然成为了昭烈帝的儿子,他就必须接下这个位置。临终前,昭烈帝让他拜权倾一时的诸葛丞相为相父,让诸葛丞相做了主要的顾命大臣。最后,昭烈帝还拉着诸葛丞相的手说:“君之才十陪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太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丞相一直都没有想过夺位称帝,听到昭烈帝这么说,有如五雷轰顶,只能一再说自己会全心全意辅佐他。请昭烈帝放心。
最后昭烈帝只轻轻叹息一声,就此闭上眼睛归去了。
我看到了昭烈帝的灵魂,那是金光闪闪的一道光就要昭烈帝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从那具躯体里冲了出来。昭烈帝看了我一眼,没有任何表情,象是对这个人间失掉了一切兴趣瞬间消失在了我的面前。
我望着这一幕有些呆了,象昭烈帝这么伟大的人死了之后会去哪里呢?做为灵魂的我竟然也不知道。这就是我害怕让他死去的一个原因吧,我不知道他死了之后我和他会怎么样。我害怕和他分开。
昭烈帝驾崩,时年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享年六十三岁。他和众大臣将昭烈帝的灵柩运回成都,举国哀悼。就在昭烈帝的灵柩前,诸葛丞相宣读了昭烈帝的遗诏。
“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书耳。勉之!勉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的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他跪在一旁,心思没有在遗诏上,此时他只觉得自己象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活死人。一切的行动都是受别人指挥的,他不能明白,昭烈帝也知道他不是治国的料,但是为什么一定要留他下来做这样一个提线木偶?为什么不直接将皇位传给诸葛丞相,而要诸葛丞相先试着辅佐他,实在不行才来自取?
念完遗诏后,诸葛丞相以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说法,扶他当即登基。改元建兴。
按照昭烈帝的意思,他加诸葛丞相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将他父皇葬在惠陵,谥号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当年舍身保护他的糜夫人也被追谥为皇后。大赦天地之后,百废待兴,跟随昭烈帝的旧臣大多都去世了,刚刚登上皇位的他对国情一点都不了解,在诸葛丞相的身边他觉得自己简直就一无事处,看着满朝大臣只觉得一股无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那种感觉象是闯进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四周全是一怪物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也不知道怪物们想要做什么。
昭烈帝战败,使原本就不怎么稳定的统治再次受到威胁,丧迅刚刚传出,汉嘉太守黄元在昭烈帝大丧之时发动军事政变,听说黄元烧了临邛城,据地烧杀抢侵,时机一成熟还要领军攻成都,对面这样的事情,实在让他无所适从,诸葛丞相也没有征求他的意见,马上派人阻止黄元的叛乱,还好黄元不成气候,很快就被诛灭。
见识了诸葛丞相的威力之后,他从此乖乖的坐在一边象一个观众看着诸葛丞相如何调兵遣将,并且将朝廷一切选法、钱粮、词讼等事全由揽在诸葛丞相身上。
他只暗暗叹了一口气,既然父亲一定要让自己在这里做木偶,那他就好好的做一个木偶吧。
老实说诸葛丞相实在是一个很勤劳的人,这么多事加于诸葛丞相一身,却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基本上诸葛丞相从此之后也没有什么个人的时间。诸葛丞相在衣食住行方面也很简朴,在诸葛丞相的带领下,全国上上下下也皆以简朴为尚。大家都很敬佩诸葛丞相的精神,就算是曾经看不惯诸葛丞相的乡伸们也都挑不出诸葛丞相什么毛病。
大家虽然都知道,诸葛丞相才是这个国家真真的掌权者,他只是摆在大殿上的一个装饰物,如同庙里受人供奉的雕像,虽然高高在上,却没有一点实用。但是他这座雕像的存在却能让朝廷各个势力平衡的在一起。这对诸葛丞相的治理带来了很多便利。
他对这样的状态也不以为然,对于这个国家他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他是在荆州长大的,成都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笼子,除了皇宫之外他哪里也没有去过。他之所以坐在这里,只是因为他是昭烈帝刘备的儿子而已,这个国家是他父亲的,所以也应该是他的。坐在那个皇位上,被禁在那个皇宫里,在天下人的眼中那就是拥有这个国家的标志了。